免费预约体验 400-820-7961 02154303955转807 中文 | 英文

行业新闻

关于实体零售新动向

时间:2017-05-16

  自助收银机
 
  关于自助收银机的观察:
 
  在去年跑了澳洲新西兰,今年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后,笔者发现,实体店的自助收银机已经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尤其在年轻的消费者中,越来越多习惯于自助的商品扫码买单,这在卖场,超市和一些快餐饮店中的应用尤其普遍。
 
  甚至在美国,有些24小时营业的超市,可以做到只放一个保安在门店,几台自助收银机,消费者购物完全实现自助化,24小时营业门店端的人员配置则达到了最少化。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培养,在零售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虽然号称网上购物便利,但在实体店的自助购物上,差距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还是非常大。
 
  自助收银机比较移动支付:
 
  前段时间,有一篇关于中国移动支付便利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对于零售商而言,移动支付的确可以减少前端收银员的收银出错可能,并且减少门店端的现金存放引发的各种风险。
 
  但其实,究其根本,移动支付的便利对于增加商品购买,是不存在等同关系的,也就是说,移动支付便利,并不能触发消费者去购买心仪的商品,也不能增加消费者消费商品的频率,更不能减少收银员的工作。因此,对于零售商而言,只能算“服务”一项里的增分,而起不到实质性的改善。
 
  自助收银机的优势在于,在减少门店端收银人员的人力开支是非常显著的。一台自助收银机基本抵消企业方给到一个收银员半年的薪水支出;对于排队等候买单的消费者,也能起到导流和舒缓紧张心理的作用,这些都是实打实可以看到的好处。
 
  而类似美国这种可以只配一个保安,既能24小时营业的超市,自助收银机起到的能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零售目前有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过于宠爱和讨好(Spoil)消费者,这种宠爱对于零售商而言并不是好事情,而长久来看,零售商的盈利性下降,最终也会反弹到消费者。
 
  新技术的观察
 
  这次在上海的某次会议中,笔者观察到一个非常新颖的全自助购物模式,它采用了蚂蚁金服的个人信用积分来满足对于消费者的信用认证,采用手纹,手机号和蚂蚁金服三者之间的绑定,来实现消费者进场购物的先决条件,在一个全封闭的消费购物场所内,消费者所购商品自带RFID码,消费者在走出封闭购物场所的同时,装在门口的装置自动扫码扣钱。
 
  这种模式是非常值得很多便利店或者超市来引申使用的,即便采用零售企业自有的会员系统的购物积分来达到信用认证,或者通过零售企业自有APP,很多场景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
 
  究其根本,是使用了个人征信体系,虽然国家至今对此还没有公开的认可体系,但是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通还是在各个场景中使用此概念,以更多的数据收集来增加自己对于个人征信体系的完整性、公正性、可持续性的发展。
 
  很多线下零售,在做好了会员系统后,收集了数据,缺少了很多数据应用场景,其实个人征信这块是很容易切入的关口。
 
  线下便利店个人征信应用场景假设:
 
  相比没有线下门店的阿里和腾讯,实体店尤其是便利店,有更多的实体空间和商业模式可以实践来实现个人征信。
 
  比如在共享充电宝和共享阳伞这些商品上,通过便利店的布点优势,可以做到比现有共享充电宝模式更棒的物理空间以及配送系统的支持。
 
  征信的基本商业理念在于个人在商业环境里的信用价值认定,它起源于信用卡,信用卡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征信逻辑和算法,而中国以阿里为主的第三方支付,在此衍生了自有的一套征信逻辑。
 
  从专业统计学角度可以看到,该体系的确会牵涉到很多对于消费者做为“人”的政治问题认证,这也造成了国家层面对此“个人征信体系”的不认可。但该体系并不驳斥于它在自有商业逻辑下的商品借贷和买卖。
 
  简单来说,在阿里体系里,这逻辑可以,但如果是阿里和其他平台的征信体系交换,就会存在问题。以此推理,这在线下实体店,尤其有了会员数据积累的都可以考虑延伸此概念。
 
  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不应该是一个空洞宽泛的名词,还应该更多以商品品类来做多文章。
 
  1、品类上新品迭代速度的增加:
 
  这块不仅仅是实体零售店的问题,还有更多上游制造厂商和工厂的新品研发速度问题。
 
  拿休闲食品来举个例子,相比乐事和格力高这些外资休闲食品品牌,国内的休闲食品推新速度还是不能跟上,可能在炒货类商品上,类似瓜子等,还有一些活力,但也只能做到一年一款的速度,包装上也比较单一,无法做到卖场便利店等不同规模终端,消费者消费场景不同可能下的规格包装。而这都需要零售商来真正关心到消费者,才能给到上游品牌商的信息,并达成的共同合作结果。
 
  2、增势品类的融入:
 
  利用增势品类的自带热度,满足大众对于新式商品可见可得的消费渴望。
 
  以这几年的鲜花品类的增势为例,对于便利店而言,都是极好的商品品类引入,这完全就属于消费升级的一个极佳品类案例,类似我们总结屈臣氏这几年的衰败,无疑在商品增势品类的忽视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幸而在其新一代门店中,增加了类似彩妆这种自带流量的商品,当然,如何做到区别化的门店定位和发展,这牵涉到零售商是否对于自我零售体的认知和取舍了。
 
  零售商应该多观察市场,无论是商场、便利店、街边店或者品类展会,很多新鲜的小生态正在年轻零售体中诞生,他们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各种盈利的可能,而稳健成熟的平台更能有助于这些小生态健康茁壮的成长。
 
  相比日本和各大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体,甚至相比台湾地区,中国可发展的零售空间实在太大,大家如果能够少被一些流行词汇干扰,用一颗低姿态和好奇的心理,多注重在零售的本质上,会有更多的新鲜业态会被关注到。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我们的销售顾问经过专业培训,将为您提供最适合您的解决方案。

免费预约体验

Copyright @ 2018 伊泰特伦射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4022354号 公安备案号 31011202001145技术支持:上海网站建设